民貴君輕解釋為人民比君主更重要,這是民本思想。下面是關于民貴君輕文言文翻譯的內容,歡迎閱讀!
原文
(孟子對梁惠王問)曰:“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林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唬骸俏乙玻。’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埃ā睹献?梁惠王上》)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于傳有之!痹唬骸俺紡s其君,可乎?”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干水溢,則變置社稷。”(《孟子?盡心下》)
譯文
(孟子答梁惠王問)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農業(yè)生產的季節(jié),糧食便會吃不完;如果細密的魚網(wǎng)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魚,魚鱉就會吃不光;如果按季節(jié)拿著斧頭入山砍伐樹木,木材就會用不盡。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那么百姓便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遺憾。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都沒有遺憾,就是王道的開端了。分給百姓五畝大的宅園,種植桑樹,那么,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絲綢了。雞狗和豬等家畜,百姓能夠適時飼養(yǎng),那么,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畝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礙他們的生產季節(jié),那么,幾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餓了。認真地辦好學校,反復地用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大道理教導老百姓,那么,須發(fā)花白的老人也就不會自己背負或頂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以上的人有絲綢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餓不著、凍不著,這樣還不能實行王道,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到了梁國時期,富貴人家的豬狗吃掉了百姓的糧食,卻不約束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卻不打開糧倉賑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說:‘這不是我的罪過,而是由于年成不好!@種說法和拿著刀子殺死了人,卻說‘這不是我殺的而是兵器殺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歸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會投奔到梁國來了。”(《孟子?梁惠王上》)
廚房里有肥嫩的肉,馬房里有健壯的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饑色,野外躺者餓死的人。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領著野獸吃人。∫矮F自相殘殺,人尚且厭惡它;作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卻不免于率領野獸來吃人,那又怎么能夠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孟子?梁惠王上》)
齊宣王問:“商湯流放夏桀,周武王討伐商紂,真的有這些事件嗎?”孟子答:“史料中有這種記載!毙鯁枺骸俺甲臃干蠚⑺谰鳎袉?”孟子答:“破壞仁的人叫做‘賊’,破壞義的人叫做‘殘’,毀仁害義的殘賊,叫做“獨夫”。只聽說把獨夫紂處死了,卻沒有聽說是君主被臣下殺害了!保ā睹献?梁惠王下》)
孟子說:“桀和紂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之所以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為失去了民心。獲得天下有辦法:獲得老百姓的支持,便可以獲得天下。獲得老百姓的支持有辦法:獲得民心,便可以獲得老百姓的支持。獲得民心也有辦法:他們所希望的,就滿足他們,他們所厭惡的,就不強加在他們身上。如此罷了。老百姓歸服仁德,就像水往低處流,獸向曠野跑一樣。所以,替深池把魚趕來的是吃魚的水獺;替森林把烏雀趕來的是吃鳥雀的鷂鷹;替商湯王、周武王把老百姓趕來的是殘害老百姓的夏英和殷紂王!保ā睹献?離婁上》)
孟子說:“百姓最為重要,土谷之神次之,君主為輕。所以得著百姓的歡心便做天子,得著天子的歡心便做諸侯,得著諸侯的歡心便做大夫。諸侯危害國家,那就改立。犧牲既已肥壯,祭品又已潔凈,也依一定時候致祭,但是還遭受旱災水災,那就改立土谷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