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明確什么是不作為,怎樣算不擔當,讓不作為者無可遁形。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wǎng)小編收集的2017關于不作為不擔當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7關于不作為不擔當心得體會1】
反腐敗從哪個角度都不構(gòu)成不作為的“理由”,而是一塊“磨刀石”,能把忠誠、干凈、有擔當?shù)母刹筷犖轫频Z出來
處其位而不履其事的官員不作為現(xiàn)象,正在變成一個熱點話題。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當前的反腐敗斗爭以某種方式導致了官員不作為。在日前的國新辦新聞發(fā)布會上就有媒體提出,一些官員被反腐弄得意志消沉,干工作變得消極,可能會對國家發(fā)展不利。一些批評此類現(xiàn)象的文章,也經(jīng)常不假思索地評論:伴隨著反腐的持續(xù)高壓,一些官員患上了“反腐恐懼癥
”,為官不為的現(xiàn)象有所抬頭。
其間的邏輯果真如此嗎?
客觀上講,因為腐敗行為得到了明顯的遏制,干部不作為現(xiàn)象才凸顯為眾矢之的。然而,簡單地說“反腐敗導致干部不作為”,則有相當大的誤導性。當前的為官不為,根據(jù)一些調(diào)查和干部自述分析,可分為三類情況。一種表現(xiàn)是職責缺位,基本不研究本職工作,熱衷于跑關系,把困難和矛盾都往外推。另一種是不敢擔當,害怕冒風險,擔心踩紅線,不太會在媒體與公眾監(jiān)督下開展工作,干脆開啟“自保模式”。還有一種是怠工觀望,鑒于現(xiàn)在規(guī)矩多了,審查嚴了,所以招商擱下了,項目不跑了,資金也不爭取了,甚至牢騷話也多了,所謂“反腐影響發(fā)展”之類的謬論往往源自這一群體。
都是不作為,但緣由并不相同,治理方式也不能一個樣。前兩種不作為,有長期的社會心理在起作用,一個是績效管理問題,一個涉及改革的行為邊界問題,反腐風向只有間接影響。后一種“不作為”,確實是反腐高壓態(tài)勢的直接后果,但它只是一些干部的權(quán)宜之計。換句話說,這種“不作為”,只是從亂作為暫時往后退一步,其實根本不會滿足于“一杯清茶、一張報紙”的生活,而是想回到“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看著辦”的狀態(tài)。這顯然是借由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等問題來綁架反腐敗斗爭。
保持全社會對于腐敗的負面評價,對反腐敗斗爭非常重要。散布和渲染“反腐敗導致不作為”的論調(diào),無論是出于有意還是無意,客觀上都可能動搖反腐敗的價值目標。它一方面把腐敗視為發(fā)展或交易成本,在邏輯上以去價值化的方式來看待反腐敗;另一方面,在現(xiàn)實角度則“暗示”以腐敗方式解決問題是不可避免的。這些關于反腐敗的謬論,對于維持社會上的腐敗合作關系作用不小。從這個意義上講,討論價值觀問題不是務虛,不是偏離大家最關注的問題,而是最迫切的事,比很多其他問題都更為實際。這場價值觀較量,沒有后退的余地。
當然,反腐敗斗爭從來不只在誰對誰錯的層面展開,最終要落腳到個人選擇的行動邏輯上來。腐敗“有利于”發(fā)展的謬論,正是在后一個層面得到少數(shù)人的附和。但這并不意味著群眾愿意容忍腐敗行為,而只是缺少打破“集體行動困境”的契機,無力走出你看我、我看你、誰都不滿但誰都不動的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從出臺“八項規(guī)定”做起,以作風建設為反腐敗斗爭打底,其實已經(jīng)破解了“老虎吃天不知從哪兒下口”的問題。轉(zhuǎn)變作風的壓力,已傳導到各個行業(yè)、各個階層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應該看到社會進步的趨勢,不去夸大腐敗行為“融入社會互動”的程度,堅決批駁“腐敗可以容忍、有正面作用”的錯誤論調(diào)。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當前,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現(xiàn)代化,維系一個正向的價值體系茲事體大,這決不是飲鴆止渴式的所謂“好處”可以比擬的。對干部而言,新的要求是一體兩面的: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從這個意義上講,反腐敗從哪個角度都不構(gòu)成不作為的“理由”,而是一塊“磨刀石”,能把忠誠、干凈、有擔當?shù)母刹筷犖轫频Z出來。
【2017關于不作為不擔當心得體會2】
兩會進行中,在看望政協(xié)委員并參加聯(lián)組會時,要求“我國廣大知識分子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責任感,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刻苦鉆研,勤奮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弊鳛榫湃龑W社成員,我深受啟發(fā)和鼓舞。
要擔當、作為,須先擺正位置!斑_則兼濟天下”“位卑未敢忘憂國”,是我國知識分子自古至今的家國情懷。由于通曉較多的知識、掌握較多的信息、具備相對寬廣的視野,知識分子對于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貢獻比較特殊。但是,只有融入波瀾壯闊的社會實踐,知識才產(chǎn)生效用,抱負才能實現(xiàn),情懷才有所寄托。這個位置不擺對,就會有“報國無門”的抱怨。今天的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今天的中國知識分子,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具備實現(xiàn)家國情懷的條件。
要擔當、作為,還應客觀豁達。由于知識分子相對超脫的社會地位和觀察視角,對于社會經(jīng)濟各個領域都會有獨特的見解和體會,會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甚至質(zhì)詢批評。在講話中要求:“對來自知識分子的意見和批評,只要出發(fā)點是好的,就要熱忱歡迎,對的就積極采納。即使個別意見有偏差甚至是錯誤的,也要多一些包涵、多一些寬容!弊鳛橹R分子,是不是也應該換位思考,對于建議的承辦方、批評的接受方同樣多一些包涵和寬容呢?我們提出的批評往往基于某一局部,我們提出的建議也往往基于某一角度。從執(zhí)政大局出發(fā),即使批評沒有被全盤接受,也要想到一定有助于還原真相;建議沒有被照單全收,也要想到一定有利于完善決策思維,無需自感“挫敗”,繼續(xù)積極建言。
要擔當、作為,還需日日求新。信息時代的標志是瞬息萬變,要與一日千里的技術經(jīng)濟發(fā)展同步,要為攻堅克難的社會改革實踐出力,除了毫不懈怠地更新知識、善通求變地跨界學習外,我們還應千方百計地以專業(yè)知識和社會實踐的“結(jié)合之妙”去破解難題。我本人屬于信息專業(yè),近年來,我把信息理論、信息技術和社會治理、社會進步的需求結(jié)合起來,提出了反腐的制度和機制設計、政民關系的互動和互信、用人工智能和大數(shù)據(jù)助推社會治理等設想和建議,得到了關注和采納。只有著眼于整個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大局來更新、應用自己的知識,才能不斷增加知識積累、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攀登創(chuàng)新高峰。
在去年的全國政協(xié)聯(lián)組會上,暢談基本經(jīng)濟制度、倡導新型政商關系,極大提振了廣大企業(yè)家的信心。時隔一年,又對廣大知識分子充分肯定、殷切期望,極大地激發(fā)起這個群體的主體意識和擔當意識。作為九三學社的一員,我一定按照重要講話的要求,和全國的企業(yè)家、知識分子一起,以更強的緊迫感、責任感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