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系畢業(yè)實習報告【優(yōu)秀篇】

思而思學網

土木系畢業(yè)實習報告(一)

一、實習目的及意義:

畢業(yè)實習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組織和安排的,旨在提高畢業(yè)生的專業(yè)認識和能力,調整學習與工作關系的轉化,盡快融入工作環(huán)境的一次社會工作實踐。這次實習在20xx學年的下學期第三、四個周,主要的對象是220多名在校的20xx屆土木工程專業(yè)應屆畢業(yè)生。

二.畢業(yè)實習的目的

是為了使我們對前面三年半所學課程有一個更為直觀、感性的認識,更好地把理論應用于實際工程,對建筑工程建設和設計過程有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畢業(yè)實習是從理論到實操之間的過渡,為后面的畢業(yè)設計做準備。

通過畢業(yè)實習,使我們了解建筑工程從立項、報建到建筑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竣工驗收的基本建設程序,明確其工作內容及其相互關系;了解建筑設計從設計準備階段、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技術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等幾個階段的工作內容;了解各個設計階段的特點、主要內容、重點及其成果;

了解建筑工程設計的三個方面:建筑設計、結構設計、設備設計,以及它們的各自范疇和相互之間的關系,相對獨立性和相互關聯性;重點了解實際工作中建筑結構設計的工作方法、工作內容、工作重點、難點,與其它專業(yè)設計(建筑、電氣、給排水等)之間如何協(xié)調工作;了解結構設計與建筑施工的關聯互動及需要注意的事項;熟悉施工圖的表示方法、繪圖程序和繪圖要求,熟練閱讀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及其他相關配套圖紙。從而對所學專業(yè)及以后的工作有一個概括而全面的了解。

為此,20xx年3月12日??20xx年3月23日,學校為我們安排了兩個周的畢業(yè)設計實習。作為畢業(yè)設計前的一次全面的實習,對于我們總結大學所學的所有專業(yè)知識以及后期的畢業(yè)設計工作都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畢業(yè)設計是對整個大學四年的所學專業(yè)知識的一次梳理和融混,是對不同課程知識的一次綜合利用。

第一次讓我們最真實的體會結構設計的方法和過程,對本專業(yè)學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繼續(xù)深造具有深遠的影響。而這次實習過程中,有建筑、結構、施工的老師還有現場技術負責人在全程中給予指導。

讓我們在真實的建筑世界里去發(fā)現課本里的點點滴滴,通過比較,我們可以在自己的設計當中取長補短,借鑒他人的先進設計思想和經驗。并且培養(yǎng)我們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鍛煉我們調查研究的能力。讓我們的設計工作更加順利,讓自己的設計更加完美實用,為我們畢業(yè)后社會角色的轉變打下基礎。

三、實習內容:

短暫的畢業(yè)實習很快便結束了,在這次畢業(yè)實習過程中,我在專業(yè)老師的帶領下,在實習工地的工人師傅、工程師的幫助下,我對實習過程出現的專業(yè)知識困惑和問題,虛心向他們請教和學習,通過這次實習,我收益匪淺,不僅學到了許多專業(yè)知識,而且還從建筑工人師傅老前輩那學到了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下面是我的一些了解及心得體會。

(一)、建筑參觀:

實習的兩周中,我們去參觀了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師范大學(老校區(qū))、山東建筑大學及濟南大學等駐濟高校富有特色的校園和濟南奧體中心、省體中心等大型體育場館。下面簡單介紹以上大學校園及體育場館富有特色的建筑物。

我們首先參觀的是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位于長清大學城大學路中段北側,與山東師范大學長清校區(qū)隔路相望。進入工藝美術學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雄偉的紅色建筑??美術展覽館。該建筑通體呈暗紅色,一端是圓臺型,猶如一座暗堡。進入后內部空間巨大,采光效果極好,適合舉辦大型美術展覽活動。與美術

館相連的是圖書館。該建筑呈圓弧形,建筑總長150米左右,共有四層。其中間部分為一過街天橋結構相連,下部采用鋼筋混凝土柱子支撐。其中的幾根斜柱造型奇特,令人嘖嘖稱奇。圖書館左側是一座弧形教室結構。該建筑一面是教室一面是看臺,空間利用空間合理,造型優(yōu)美。美術館、圖書館、教學樓連成一個完美的半圓形,造型特別,匠心獨運,令人印象深刻。

與工藝美院的現代派建筑不同的是山東師范大學老校區(qū)的古樸風格。進入山東師范大學首先看到的便是高高聳立的毛主席像。該塑像高16米,姿態(tài)偉岸,形象莊嚴,一種敬畏與肅穆感油然而生。山師老校的建筑多為古樸的暗色調。布置結構也不同于工藝美院的圓形,而是傳統(tǒng)的對稱式,和諧莊嚴。

山東建筑大學的建筑布局與建筑風格介于兩者之間。整體呈對稱式,而主體建筑呈圓弧形。尤以其氣勢磅礴的圖書館為代表。山建圖書館通體紅色,背靠青山,面臨廣場,居高臨下,氣勢恢宏。該圖書館采用了兩個四分之一圓弧拼接而成,中間以天橋相連。天橋下有漂亮的噴泉。

我們所參觀學校的圖書館及教學樓多為框架結構?蚣芙ㄖ闹饕獌(yōu)點:空間分隔靈活,自重輕,有利于抗震,節(jié)省材料;具有可以較靈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優(yōu)點,利于安排需要較大空間的建筑結構;框架結構的梁、柱構件易于標準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裝配整體式結構,以縮短施工工期;采用現澆混凝土框架時,結構的整體性、剛度較好,設計處理好也能達到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澆注成各種需要的截面形狀。

但是框架結構也有一定的缺點。框架結構體系的缺點為:框架節(jié)點應力集中顯著;框架結構的側向剛度小,屬柔性結構框架,在強烈地震作用下,結構所產生水平位移較大,易造成嚴重的非結構性破壞;鋼材和水泥用量較大,構件的總數量多,吊裝次數多,接頭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費人力,施工受季節(jié)、環(huán)境影響較大;

不適宜建造高層建筑, 框架是由梁柱構成的桿系結構,其承載力和剛度都較低,特別是水平方向的(即使可以考慮現澆樓面與梁共同工作以提高樓面水平剛度,但也是有限的),它的受力特點類似于豎向懸臂剪切梁,其總體水平位移上大下小,但相對與各樓層而言,層間變形上小下大,設計時如何提高框架的抗側剛度及控制好結構側移為重要因素,對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當高度大、層數相當多時。

結構底部各層不但柱的軸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載所產生的彎矩和整體的側移亦顯著增加,從而導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對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間處理,就可能帶來困難,影響建筑空間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價方面,也趨于不合理,故一般適用于建造不超過15層的房屋。

(二)近年來關于教學樓研究歷史現狀:

教學樓是現代教育的服務設施,像其它社會產品一樣,它不可能不經過歷史更新與換代過程。教育建筑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業(yè)性建筑。它是學生接受知識的場所,應堅持典雅、莊重、自然又具人性化才是其本質特征。

20世紀末,人類社會迎來了繼農業(yè)經濟時代、工業(yè)經濟時代后的又一個*?知識經濟時代。這意味著智力資源的開發(fā)正在成為知識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基礎,知識的生產成為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重大推動力。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的需求急劇增加,近幾年我國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幅度不斷加大,各種民間實體也把投資目標轉向高等院校。這使得高校的建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面對新型學校的興建和現有學校的改造和建設的新形勢,學校的管理者和設計師對我國學校的校園規(guī)劃

和建筑設計進行深入的反思越來越顯得十分重要。我國現有許多學校均建于計劃經濟時期,多數校園的建筑布局按學科、院系“小而全”的封閉體系設置,建筑的密度較大而容積率低,教室和實驗室的利用率不高,工程技術管網設施復雜,不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

空間上的割裂和孤立,使學科之間缺乏聯系和交流,不利于現代大學強調人際交往、學科交流的發(fā)展模式。而在這個城市化快速發(fā)展的時代里,學校有限的土地資源日益顯其珍貴。教育迅速發(fā)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促使新學科、邊緣學科不斷涌現。如何利用有限的條件滿足這些變化和要求,是擺在教育決策者和設計師面前的一個嚴峻的任務。

所以,學校的規(guī)劃與建筑設計應朝集約化方向發(fā)展,使有限的資源,如資料、信息、設施等,為全校所共用這符合市場經濟簡約、高效和便捷的要求。校園集約化發(fā)展,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高密度規(guī)劃。包括校園整體高密度和教學區(qū)建筑的局部高密度;

第二,建筑資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校園建筑按功能類型進行重組,促使具有公共性質的使用空間為全校所共用,避免重復建設及浪費。密度的提高和資源的高效利用必然使校園建筑的功能向綜合性、復合化發(fā)展。因此,教育建筑綜合體的模式將成為新世紀我國院校建筑發(fā)展的趨勢。

一是集約化的教育建筑。在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領域,集約化是指“城市建筑在占有有限的土地資源的前提下,通過綜合組織生活功能和復合空間設計,形成緊湊、高效、有序的功能模式”。

在校園的建筑規(guī)劃上,將有限的校園土地資源集約化使用,使建筑空間呈現聚集效應,以聚集空間結構形成集約化的建筑布局。高校教育建筑的集約化體現在功能組織和空間結構兩方面。功能組織的集約化是指在區(qū)分各系部或教育環(huán)節(jié)的各項功能的同一性和差異性的前提下,綜合組織教學功能,從而將它們通過建筑空間組合方式有機結合成建筑綜合體,集多種功能為一體。

如將各系部的公共教學部分和基礎實驗室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統(tǒng)一管理;把特殊實驗室和教師科研相結合,與公共部分有所區(qū)別。又如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過程的延續(xù)性,如上自習和信息查詢,可以將教室和信息中心綜合設計。空間結構的集約化包括空間功能的集合與空間配置的簡約,具有下述特點:

空間有序化,通過基于,提高效益建筑空間組織的秩序原理來建立有序的空間體系,才能實現教育建筑多種功能并存于一體;"空間層次化,集約化教學空間功能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決定了空間設計中應包含從公共到私密不同等級的完整的空間系列?臻g層次化和明確的歸屬感可以提高場所的可識別性,加強使用者的自豪感;

空間彈性化,建筑空間結構必須具有彈性,體現在基礎技術設施的完善和建筑物結構系統(tǒng)及房間分隔的通用性,以適應靈活變化的要求;空間復合化,封閉的積層式與上下貫通的“動態(tài)流動空間”相結合,統(tǒng)籌考慮交通組織和公共活動領域的空間創(chuàng)造,使之趨向于立體化、開放化。

二是集約化的建筑新類型?教育建筑綜合體。大城市綜合開發(fā)對建筑功能提出綜合性和靈活性的要求,城市、建筑、交通一體化成為當代城市設計和建設的一種新趨向。它既要滿足人們對城市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生活的高度需求,又要講求高效、

多能、低耗的綜合效益。順應這種發(fā)展趨勢出現了一種建筑新類型???建筑綜合體。建筑綜合體是由多個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間組合而成的建筑,又稱綜合體建筑。

其基本形式有:單體式(即只有一棟建筑)和組群式(含有多個建筑)。單體式綜合體可以是各層之間的使用功能不同,也可以是一層內各個房間的使用功能不同。組群式建筑綜合體是完整的建筑群,各建筑群之間互為多種性質及功能的復合。

建筑綜合體是對傳統(tǒng)建筑類型和功能單元的疊合重組以實現多種功能交叉、并存的空間環(huán)境系統(tǒng)。綜合體內部多種功能間相互協(xié)調平衡、相互激發(fā)使得建筑更加能動地發(fā)揮其職能和功效,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它可提供比普通建筑更多的服務內容,為更多的對象服務,使環(huán)境產生巨大聚合力。集約化教學模式使在校園規(guī)劃設計方面將具有相同功能和相近屬性的建筑適度聚集而形成組團格局,或者因用地緊張將功能不完全相同的單元聚集一體,構成一種新型綜合體???教育建筑綜合體。

(三)、抗震方面的問題:

新頒布的《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4)第 6.0.8條中規(guī)定:“教育建筑中,人數較新頒布的《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4)第 6.0.8條中規(guī)定:

“教育建筑中,人數較多的幼兒園、小學的低層教學樓,抗震設防類別應劃為乙類。這類房屋采用抗震性能較好的結構類型時,可仍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措施!

而設防類別的劃分是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劃分,針對乙類建筑,要求地震作用應符合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方面,一般情況下,當抗震烈度為6~8度時,應符合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但是尚存在以下問題:(1)目前對于此類建筑的重要性認識還不足,有待進一步提高;(2) 低層建筑結構類型的選取除了常用的磚混結構外,框架結構被廣泛采用。

而框架結構抗震性能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建筑平面布局的規(guī)整性。換而言之,僅僅通過結構專業(yè)自身的工作尚不能完全設計出抗震性能優(yōu)良的建筑物。

四、實習總結: 畢業(yè)實習是理論聯系實際,實踐性,工程性很強的一次學習機會。本次實習,雖然時間較短,但基本達到了為畢業(yè)設計收集資料,完善所學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多重目的。通過畢業(yè)實習,我學會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處理簡單問題的方法與技巧,同時我體驗到了社會工作的艱苦性,通過實習,讓我在社會中磨練了下自己,也鍛煉了下意志力,訓練了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實踐技能。

在實習工程中,我了解了土木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了解了結構設計的新動向和新方法,了解了有關的施工技術。對將來的工作或是學習,這都是很有幫助很有意義的過程。當然,我還從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自己的短處,面對缺陷,我會取長補短,汲取教訓,從中獲得更大的成功。

總得來說在實習期間,很辛苦,更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我明白,在今后的工作終還會遇到許多新的東西,這些東西往往會帶給我新的體驗和體會。因此,我堅信:只要用心發(fā)掘,勇敢地嘗試,就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獲和啟發(fā)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積累更多的知識和寶貴的經驗。

土木系畢業(yè)實習報告(二)

3月開始,土木工程專業(yè)開始了為期五天的畢業(yè)實習。

這次實習安排在畢業(yè)設計之前,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畢業(yè)設計貫通整個本科四年所有專業(yè)知識,將平時所學的零散知識點第一次完完整整的串聯起來,第一次讓我們最真實的體會結構設計的方法和過程,對本專業(yè)學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繼續(xù)深造具有深遠的影響。

而這次實習過程中,建筑、結構、施工的老師還有現場技術負責人在全程中給予指導,帶領我們從實際工程中去認識書本知識的現實存在。通過比較,我們可以在自己的設計當中取長補短,借鑒他人的先進設計思想和經驗。

這次實習期一共五天:結構和施工四天,建筑一天。

實習的工程項目有:XXXX辦公樓、XXXXXXXX樞紐、XXXX學院新校區(qū)、XX大學XX校區(qū)圖文信息中心和學院綜合樓、XX大學建筑館

結 構

一、結構選型

本次實習工程項目多為多層結構。對于多層結構而言,在XX地區(qū),采用框架結構既能滿足受力需要,功能需要而且相對而言經濟性好,因此結構形式多選框架結構或者框架剪力墻結構。

框架-剪力墻結構是目前結構選型中常用的形式,是框架結構和剪力墻結構的有機結合?蚣芙Y構易于形成較大的自由靈活的使用空間,以滿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剪力墻則可提供很大的抗側剛度,以減少結構在風荷載或側向地震作用下的側向位移,有利于提高結構的抗震能力。

二、結構布置

1、平面布置

結構的平面布置是指在結構平面圖上布置柱和墻的位置以及樓蓋的傳力方式。從抗震角度看,最主要的是使結構平面的質量中心和剛度中心相重合或者盡可能靠近,以減小結構的扭轉反應。

XX地區(qū)主要的地震設防烈度為6度,因此建筑物是需要考慮抗震要求的。在這次實習中,所有的建筑平面都并不規(guī)整,不滿足平面布置的要求。但是結構設計者通過靈活的設縫和柱網的布置,將不規(guī)則的建筑平面分割成多個規(guī)則的平面,從而使各個單獨的分體系滿足了抗震要求。

在抗震地區(qū)設縫應為防震縫,平面形狀復雜時,用防震縫劃分成較規(guī)則、簡單的單元。但對高層結構宜盡可能不設縫。

2、豎向布置

豎向布置的要求是:結構沿豎向(鉛直方向)應盡可能均勻且少變化,使結構的剛度沿豎向均

勻。由于本次參觀的工程項目都屬于多層建筑,因此在豎向布置上的要求體現得并不多。

三、基礎設計

任何建筑物都建在地層上,因此,建筑物的全部荷載都由它下面的地層來承擔,受建筑物影響的那一部分地層稱為地基,建筑物向地基傳遞荷載的下部結構稱為基礎。

進行地基基礎設計時,必須根據建筑物的用途和設計等級、建筑布置和上部結構類型,充分考慮建筑場地和地基巖土條件,結合施工條件以及工期、造價等各方面的要求,合理選擇地基基礎方案。

本次實習中各工程采用的基礎形式,既有柱下獨立基礎(淺基礎)又有樁基礎(深基礎)。以XX市XX辦公樓項目為例:該項目處于XX江畔,地質條件復雜,同時地下水位較高,并根據綜合評價,采用承臺樁基礎最為適宜。

XXXXXXXX樞紐的一幢配套用房也采用了樁基礎的形式。但與前者不同的是這里的樁直接與地基梁連在一起,取消了承臺,二者類似柱與梁的關系。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基礎形式的選擇和組合,在符合規(guī)范的前提下,還是有很大的自由度的。

四、柱網的布置

柱是框架結構的主要豎向受力構件,柱網的布置對整個建筑結構的功能和力學性能有這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時優(yōu)良的柱網布置能夠方便施工,加快施工進度。

柱網布置應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1、滿足生產工藝的要求。

2、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

3、柱網布置要使結構受力合理。

4、方便施工。

五、承重框架的布置

柱網確定后,用梁把柱連起來,即形成框架結構。梁柱剛接構成雙向梁柱抗測體系。一般情況下柱在兩個方向均應有梁拉結,故應在房屋縱橫向均應布置框架梁。因此,實際的框架結構是一個空間受力體系。但為計算簡便起見,可把實際框架分成縱橫兩個方向的平面框架即橫向框架和縱向框架。

橫向框架--由建筑物短方向的梁柱組成。

縱向框架--由建筑物長方向的梁柱構成。

兩向框架分別承受各自方向的水平荷載。對于樓面豎向荷載,可由橫向框架承受,也可由縱向框架承受或縱、橫向共同承受。根據樓面豎向荷載的傳遞路線,可將框架的承重體系分為三種:

(1)橫向框架承重體系: 橫向框架跨數往往較少,有利于增加橫向房屋抗側移剛度;縱向連系梁截面尺寸較小,有利于建筑筑的通風采光。

(2)縱向框架承重體系:適用于大空間房屋,凈空高度較大,房屋布置靈活。

(3)縱橫向框架混合承重體系:各桿件受力較均勻,整體性能較好。

施 工

大三暑期學校已經安排了我們進行一次為期一個月的土木工程施工實習。在那次實習過程中,我們主要對施工現場的建筑機械設備,人員組織,施工方法,技術、質量和安全控制進行學習。而本次施工實習的主要目的是配合畢業(yè)設計當中的施工設計,因此,我們的實習重點是放在施工組織設計上的。

一、施工組織設計

施工組織設計是用來指導施工項目全過程各項活動的技術、經濟和組織的綜合性文件,是施工技術與施工項目管理有機結合的產物,它是工程開工后施工活動能有序、高效、科學合理地進行的保證。

施工組織設計的基本原則:

①配套投產,根據建設項目的生產工藝流程、投產先后順序,都要服從施工組織總設計的規(guī)劃和安排。安排各單位工程開竣工期限,滿足配套投產;

②確定重點,保證進度;

③建設總進度一定要留有適當的余地;

④重視施工準備,有預見地把各項準備工作做在工程開工的前頭;

⑤選擇有效的施工方法,優(yōu)先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確保工程質量和生產安全;

⑥充分利用正式工程,節(jié)省暫設工程的開支;

⑦施工總平面圖的總體布置和施工組織總設計規(guī)劃應協(xié)調一致、互為補充。

施工組織設計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1、施工條件設計(或稱施工組織基本概況);

2、施工組織總設計;

3、各個建筑物等單位工程的施工設計

二、施工進度計劃

施工進度計劃是在確定工程施工目標工期基礎上,根據相應完成的工程量,對各項施工過程的施工順序、起止時間和施工工藝銜接關系以及所需的勞動力和各種技術物資的供應所優(yōu)質的具體策劃和統(tǒng)籌安排。編制一份科學合理的施工進度計劃,協(xié)調好施工時間和配置關系,是施工進度計劃貫徹實施的首要條件。

施工項目進度計劃的編制的基本要求

1、保證擬建施工項目在合同規(guī)定的期限內完成,努力縮短施工工期。

2、保證施工的均衡性和連續(xù)性,盡量組織流水搭接、連線、均衡施工,減少現場工作面的停歇和窩工現象。

3、盡可能的節(jié)約施工費用,在合理范圍內,盡量縮小施工現場各種臨時設施的規(guī)模。

4、合理安排機械化施工,充分發(fā)揮施工機械的生產效率。

5、合理組織施工,努力減少因組織安排不當等人為因素造成時間損失和資源浪費。

6、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

三、施工平面布置

1、施工平面布置的意義

施工場地平面布置是施工組織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對指導現場文明施工有著重要的意義。否則,施工場地布置不合理會造成施工秩序的混亂。一個項目的施工場地要容納上百人上千上萬的隊伍進行施工,各自承擔不同的任務難免會互相干擾,再加上施工場地布置得不明確或考慮不周到。

施工過程中就有可能占用其他隊伍的施工場地,影響其他隊伍施工,就會產生糾紛。許多材料、機械需要存放,進行施工場地平面布置時如欠全面考慮,就可能出現存放位置占用了建筑物的設計位置等等,這些都會影響施工進度而增加施工成本。由于施工場地布置粗糙直接影響施工安全,并容易發(fā)生觸電、失火、水淹等危害,造成經濟損失和人身安全事故。因此,必須要充分重視施工場地的布置。

2、施工平面布置的作用

1)確定生產要素的空間位置。

2)項目施工過程中,確保施工互不干擾做到有秩序的進行施工。

3)可使施工所需各種資源及服務設施,相互間有效的組合和安全運行。

4)減少場內物、料的二次搬運費、降低施工成本。

5)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是現場平面管理的依據,現場調度指揮標準。

3、施工平面布置圖

施工平面布置圖是建設項目施工階段建設區(qū)域平面布置的一種簡明圖解形式,用以表示在建的建筑物、構筑物和現有的建筑物、構筑物以及為施工服務的臨時性的生產、行政和生活用房、機械設備、塔吊軌道、室內和露天倉庫、道路(鐵路)、給排水管線、電力和熱力網及其他管線的相對平面位置。

建 筑

我所要做的設計是三段式:建筑、結構、施工三個部分都要自己完成。其中建筑設計對我來說是一片空白,平常了解到的也就是進行建筑造型和功能的劃分。但是到底如何設計,如何進行劃分,我是一點頭緒都沒有的。一切都是從零開始。

建筑實習是在我校比較有特點的建筑館進行的。這座建筑館算是建筑系最原始最真實的一個教材,整個建筑融合了建筑設計的許多要點,當然在實習過程中也體驗到了它的缺點。所 以它是我們進行建筑實習的最佳對象。

實習所了解到的要點

一、入口設計

建筑物的入口既要滿足客觀的結構構成,又要產生主觀性質的情感的美學意義,但是最重要的是滿足功能要求。

比如建筑館門口的大踏步設計。它具有以下功能:

1、人員集散地

2、解決高差

3、入口造勢要求

二、立面設計

立面設計應根據初步確定的房屋平、剖面的內部空間組合關系作為設計基礎。

1、應反映出建筑的性格,即建筑的使用性質

2、應反映內部空間及其組織情況

3、應反映自然條件和民族特點的不同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