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記白居易
古之達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書,嵇中散嗜琴,靖節(jié)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無文無聲,無臭無味,與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眾皆怪之,我獨知之。昔故友李生約有云:“茍適吾志,其用則多!闭\哉是言,適意而已。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無珍產奉身無長物惟東城置一第南郭營一墅精葺宮宇慎擇賓客,性不茍合,居常寡徒,游息之時,與石為伍。石有族聚,太湖為甲,羅浮、天竺之族次焉。今公之所嗜者甲也。先是,公之僚吏,多鎮(zhèn)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鉤深致遠,獻瑰納奇,四五年間,累累而至。公于此物,獨不謙讓,東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厥狀非一:有盤拗秀出如靈丘鮮云者,有端儼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縝潤削成如珪瓚者,有廉棱銳劌如劍戟者。又有如虬如鳳,若跧若動,將翔將踴,如鬼如獸,若行若驟,將攫將斗者。風烈雨晦之夕,洞穴開頦,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煙霽景麗之旦,巖堮霮,若拂嵐撲黛,靄靄然有可狎而玩之者;璧┲唬麪畈豢。撮要而言,則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縷簇縮,盡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此其所以為公適意之用也。
嘗與公迫視熟察,相顧而言,豈造物者有意于其間乎?將胚渾凝結,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變以來,不知幾千萬年,或委海隅,或淪湖底,高者僅數(shù)仞,重者殆千鈞,一旦不鞭而來,無脛而至,爭奇騁怪,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賓友,視之如賢哲,重之如寶玉,愛之如兒孫,不知精意有所召耶?將尤物有所歸耶?孰不為而來耶?必有以也。
石有大小,其數(shù)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於石陰。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噫!是石也,千百載后散在天壤之內,轉徙隱見,誰復知之?欲使將來與我同好者,睹斯石,覽斯文,知公嗜石之自。
會昌三年〔37〕五月丁丑記。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之達人,皆有所嗜 達:通達
B.石無文無聲,無臭無味 臭:氣味
C.羅浮、天竺之族次焉 族:門徒,徒弟
D.或委海隅,或淪湖底 委:拋棄、舍棄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此其所以為公適意之用也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吾
B.其數(shù)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 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
C.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D.游息之時,與石為伍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7、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無珍產奉身/無長物/惟東城置一第/南郭營一墅/精葺宮宇/慎擇賓客
B、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無珍產/奉身無長物/惟東城置一第/南郭營一墅/精葺宮宇/慎擇賓客
C、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無珍產/奉身無長物/惟東城置/一第南郭營/一墅精葺宮/宇慎擇賓客
D、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無珍產奉身/無長物惟/東城置一第/南郭營一墅/精葺宮宇/慎擇賓客
8.請根據(jù)文意回答牛公嗜石的緣由。(4分)[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東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3分)
譯文:
(2)嘗與公迫視熟察,相顧而言,豈造物者有意于其間乎?(4分)
譯文:
(3)是石也,千百載后散在天壤之內,轉徙隱見,誰復知之?(3分)
譯文:
5.C..(族:類別)6.D(A助詞,的/取獨,不譯;B介詞,用/副詞,已經;C.連詞,表順承/連詞,表假設;D.介詞,和、跟、同)7、B
8.答:石頭適合牛公的志趣;自然界的百仞高山,一塊小石就可以代表;千里景色,一瞬之間就可以看過來,這些都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得到。這就是所以使牛公稱心合意的地方。
9.(1)在他的城東宅邸、城南別墅,有序地陳列著,他的奇石多么豐富!。
(2)我曾經跟牛公近距離地仔細觀賞這些太湖石,面對面地談論:這是造物主有意在世間所為的嗎?
(3)這些石頭,(如果不刻上記號,)千百年以后散失在天地之內,轉來移去,或隱或現(xiàn),誰還能知道是誰的石頭呢?
譯文:
古時候通達事理、豁達豪放的人,都有自己的嗜好。皇甫謐嗜好讀書,嵇康嗜好鼓琴,陶淵明嗜好喝酒,當今的宰相牛僧孺嗜好玩石頭。石頭沒有文字也沒有聲音,沒有氣味也沒有味道,跟書、琴、酒三種東西都不相同,而牛公卻那么嗜好,是什么原因呢?很多人都覺得奇怪,只有我知道這其中的原因。過去我的朋友李生約說過:“東西如果能夠適合我的志趣,它的用處就多了。”這話說得非常正確,就是說,稱心合意的就好。因而,牛公之所以嗜好石頭,就可以知道了。
牛公在河洛地區(qū)做司徒時,治家沒有珍貴的財產,十分清貧,只有在城東購置一所邸宅,城南經營一處別墅,像宮宇一樣精心修葺,謹慎地選擇賓客,不搞無原則的附和,遵守傳統(tǒng)道德,不拉幫結派,游玩休憩的時候,跟石頭在一起?晒┩尜p的石頭有各種類別,太湖石是甲等,羅浮石、天竺石之類的石頭都次于太湖石,F(xiàn)在牛公所喜愛的是甲等的。在此之前,牛公的手下官員,很多鎮(zhèn)守在各地,知道牛公的心中,只有奇石才是他的喜好,因而廣為搜尋,把奇珍瑰寶一樣的石頭向他繳納、進獻,在四五年的時間里,接連不斷有人送來。牛公對于奇石這東西,獨獨不予謙讓,都收下了,在他的城東宅邸、城南別墅,有序地陳列著,于是他的奇石多么豐富!
這些石頭的形狀各不相同:有的盤曲轉折,美好特出,像仙山,像輕云;有的端正莊重,巍然挺立,像神仙,像高人;有的細密潤澤,像人工做成的帶有玉柄的酒器;有的有棱有角、尖銳有刃口,像劍像戟。又有像龍的有像鳳的,有像蹲伏有像欲動的,有像要飛翔有像要跳躍的,有像鬼怪的有像獸類的,有像在行走的有像在奔跑的,有像攖取的有像爭斗的。當風雨晦暗的晚上,洞穴張開了大口,像吞納烏云噴射雷電,卓異挺立,有令人望而生畏的。當雨晴景麗的早晨,巖石山崖結滿露珠,像云霧輕輕擦過,黛色直沖而來,有和善可親堪可賞玩的。黃昏與早晨,石頭呈現(xiàn)的形態(tài)千變萬化,無法描述。概要地說,就是三山五岳、百洞千壑,彎彎曲曲,叢聚集縮,盡在其中。自然界的百仞高山,一塊小石就可以代表;千里景色,一瞬之間就可以看過來,這些都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得到。這就是所以使牛公稱心合意的地方。
我曾經跟牛公近距離地仔細觀賞這些太湖石,面對面地談論:這是造物主有意所為的嗎?是混沌凝結之后偶然而成為這樣的?然而自從石頭形狀形成以來,不知道經過幾千幾萬年,或者委身在海的一隅,或者沉在湖底,高者僅有數(shù)仞,重量近千鈞,一旦不用鞭趕自己來了,沒有腿也到了,爭奇呈怪,成為牛公眼中之物;對它們牛公又像對待賓客朋友一樣對待,像看待賢哲一樣看待,像對寶玉一樣重視,像對兒孫一樣疼愛,不知道是牛公專心專意召喚來的嗎?是讓這些稀罕的東西有所歸宿嗎?誰不為此而來呢?一定是有原因的。
這些太湖石有大有小,牛公將它們分作四等,分別以甲、乙、丙、丁表示,每一等又分上、中、下三級,分別刻在石頭的背面,例如“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等等。啊呀呀,這些石頭,如果不刻上記號,千百年以后散失在天地之內,轉來移去,或隱或現(xiàn),誰還能知道是誰的石頭呢?寫作這篇文章是要讓將來跟我一樣愛好石頭的人,看到這些石頭,讀到這篇文章,知道牛公嗜好石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