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陳師道翻譯賞析,是江西詩派重要作家,蘇門六君子之一的陳師道的一首七言絕句,陳師道以冷靜的態(tài)度來觀察客觀實物,把哲理的認(rèn)識寫入詩中,顯得精深而富有理趣。
原文:
絕句·書當(dāng)快意讀易盡
陳師道
書當(dāng)快意讀易盡,
客有可人期不來。
世事相違每如此,
好懷百歲幾回開?
和寇十一晚登白門字詞解釋:
① 快意:稱心滿意。
② 可人:合心意的人,品行可取的人。
③好懷:好興致。
和寇十一晚登白門翻譯:
讀到一本好書,心中十分高興,可惜沒多久就讀完了;與知心朋友親切交談,心中十分高興,可惜朋友不能常常到來。世界上的事往往是這樣美中不足與意愿相乖,人生百年,有多少次能夠歡笑開懷?
和寇十一晚登白門創(chuàng)作背景:無
和寇十一晚登白門賞析:
這首詩講的是這樣一種生活感受:合口味的好書,讀起來饒有興味,頗感愜意,但往往很快就讀完了,掩卷之際,令人悵然。對脾氣的朋友,談起話來很投機(jī),非常盼望這樣的知心朋友多多前來與之交談,但偏偏不見蹤影,久盼之后,令人失望。世界上的事情每每是這樣,希望和現(xiàn)實總是發(fā)生矛盾,不如意者十居八九,一個人一生中是很難遇到幾次真正輕松愉快、開懷大笑的好時光。
陳師道作于同年的另一首詩《寄黃充》說:“俗子推不去,可人費招呼。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娛?”兩首詩所表達(dá)的感受是相同的。作者之所以會有這種感受,和當(dāng)時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有密切關(guān)系。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詩人困居徐州,生計維艱,盡管“人不堪其貧”,作者卻不以為意,依然“左右圖書,日以討論為務(wù),蓋其志專欲以文學(xué)名后世也”(魏衍《彭城陳先生集記》)。詩人以苦吟著稱。只有讀過萬卷書的人,才能如此精煉準(zhǔn)確地捕捉到讀書人讀快書、又意恐讀完的共同心理狀態(tài),“書當(dāng)快意讀易盡”是作者讀書親身體驗的概括,也是他孤獨寂寞、唯有書伴的惆悵心情的流露。當(dāng)時詩人的知心朋友盡在遠(yuǎn)方,黃庭堅被逐斥戎州(今四川宜賓),蘇軾被貶謫海外,音信難通;魏衍自徐州移沛州,張耒任職宣州,皆無從相見。而詩人一口氣將一本好書讀完之后,十分盼望能同這些朋友一起交流讀書所得、討論作詩的甘苦。他思友心切,整日恍惚若有所失,因此發(fā)出了“客有可人期不來”的慨嘆。悵然、失望之余,詩人又轉(zhuǎn)以曠達(dá),試圖自我安慰:世界上的事情每每和主觀愿望相違背,人生本來就難得有舒暢愉快之時,何必自尋煩惱呢?錢鐘書《宋詩選注》說:“只要陳師道不是一味把成語古句東拆西補(bǔ)或者過分把字句簡縮的時侯,他可以寫出極樸摯的詩來。”這首從作者自己的親身生活經(jīng)歷和感受中概括提煉出來的詩,正好用“樸摯”來說明其風(fēng)格特點。
宋人愛用詩來說理。詩人多以冷靜的態(tài)度來體察客觀事物,善于把帶哲理性的認(rèn)識寫入詩中,顯得精深,富有理趣。這首詩同蘇軾《題西林壁》、朱熹《觀書有感》等膾炙人口的理趣詩的上品相比,雖略遜一籌,但仍是一首好詩。詩中所講的道理來自于作者對生活的親身感受,所以讀來并無枯澀之感。吳曾認(rèn)為,這是陳師道的“得意詩也”(《能改齋漫錄》),評價是中肯的。
個人資料: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人。元?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xué)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fēng)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nèi)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