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的詩意_楓橋夜泊 張繼

思而思學(xué)網(wǎng)
楓橋夜泊的詩意,《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途經(jīng)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不僅是我國歷代各種唐詩選本和別集選入此詩,連亞洲一些國家的小學(xué)課本也載有此詩,足見詩名之盛。此詩被選入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這篇楓橋夜泊的詩意_楓橋夜泊 張繼由快車教育網(wǎng)成輯整理,望大家喜歡。

楓橋夜泊的詩意: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作品注釋:
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此詩題目也作《夜泊楓橋》。
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江楓:寒山寺旁邊的兩座橋“江村橋”和“楓橋”的名稱。楓橋也叫封橋 。據(jù)《大清一統(tǒng)志》記載,橋原本不叫楓橋,這里原來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來船只停泊的碼頭,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經(jīng)常進犯,故當(dāng)時每到夜晚都要將橋封鎖起來,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橋。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zhèn)。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另一種說法,“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
夜半鐘聲:當(dāng)時僧寺有半夜敲鐘的習(xí)慣,也叫"時間鐘"。歐陽修《六一詩話》曾曰:“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者亦云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
作品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 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作品賞析:
這首七絕,是大歷詩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詩以一愁字統(tǒng)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這二句既描寫了秋夜江邊之景,又表達了作者思鄉(xiāng)之情。后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鐘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的襯托,使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一縷淡淡的客愁被點染得朦朧雋永,在姑蘇城的夜空中搖曳飄忽,為那里的一橋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風(fēng)情,吸引著古往今來的尋夢者!短圃娙暇帯“全篇詩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說出。”《磧砂唐詩》:“‘對愁眠’三字為全章關(guān)目。明逗一‘愁’字,虛寫竟夕光景,輾轉(zhuǎn)反側(cè)之意自見。”《古唐詩合解》:“此詩裝句法最妙,似連而斷,似斷而連。”
江畔秋夜?jié)O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后世典范的藝術(shù)境界。其名句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xiāng)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游子,使他領(lǐng)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作者簡介: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另說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jù)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五十首。

以上這篇楓橋夜泊的詩意_楓橋夜泊 張繼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您的好友。更多唐詩,詩詞盡在: 望大家多支持本網(wǎng)站,謝謝。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