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幾月幾號 小年吃什么

思而思學網(wǎng)

小年是幾月幾號

北方小年:2021年2月4日,農歷臘月廿三,星期四。

南方小年:2021年2月5日,農歷臘月廿四,星期五。

小年并非專指一個節(jié)日,由于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jié)日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lián),掃塵,祭灶等。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qū)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qū)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qū)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qū)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為小年,云南部分地區(qū)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是除夕。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吃什么

1、餃子

小年的時候一般也是祭祀灶君的時候,而北方地區(qū)的人在小年給灶君上供的時候,就要端上一碗餃子,因為“送行餃子迎風面”,給灶君送行,所以要準備餃子。

2、灶糖

灶糖是漢族傳統(tǒng)小吃,一般分為關東糖和糖瓜,原材料是麥芽糖,把麥芽糖拉長成長條形的棍狀,就被叫做關東糖,而制成扁圓狀就被叫做糖瓜,而糖瓜的表面還可以撒芝麻,在民謠《過了臘八就是年》里面有一句話:“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在小年的時候要吃糖瓜。

3、米餅

在廣西的部分地區(qū),在小年這天,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的原材料是糯米粉,在里面添加一些芝麻,花生,白糖,然后放入圓形的模具中蒸熟,在小年這天食用,寓意團團圓圓。

4、麻糖

有句俗語叫做“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指的就是在小年這天要準備麻糖,麻糖是一種方塊糖,先將大米,花生,棗子炒熟之后,加入糖漿,使大米,花生,棗子黏在一起,這個就是麻糖了。

5、火燒

在小年這天,北方有些地方也會吃火燒,主要的食材有面粉,新鮮的肉,香蔥,花椒等等,而各個地方由于當?shù)仫L俗的不同,添加的食材也有所不同。

6、粘糕

山東的部分地區(qū),有一句民謠叫做“二十三,粘糕粘”,指的就是在臘月二十三小年這天要吃粘糕,粘糕的粘性很足,也有著希望灶王粘住嘴的意思。

7、年粽

有句俗語叫做“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南寧人在小年這天就有著吃年粽的習俗,年粽一般都有餡,餡料一般是綠豆和豬肉,當然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決定里面放什么餡料。餡料的外面則是包裹著糯米,然后包上粽葉,這樣年粽就包好了。

8、面食

在山東的部分地區(qū),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等的面食,把面食做出各種花樣,然后蒸熟,這樣的面食又被叫做“面花”,寓意團團圓圓,年年有余。

小年的由來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后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yè)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鉆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后,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于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北方與南方的時間差別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jié)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后王族、貝勒隨之效仿,于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別。

在中國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tǒng),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一.小年是哪一天 小年的來歷和習俗

二.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由來及習俗

三.如何看待高考錄取中大小年現(xiàn)象 形成有何規(guī)律

四.如何看待高考錄取中大小年現(xiàn)象 形成原因是什么

五.有關小年祝福語范文精選

六.精選2020年小年微信群發(fā)祝福短信

七.小年快樂祝福語最新篇

八.關于2020年臘月二十三小年夜祝福語

九.關于小年的祝福語大全【匯總】

十.小年的祝福語加圖片【優(yōu)秀】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tǒng),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大年和小年的區(qū)別
大年指的是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這天晚上,一家老小熬年不眠,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活動,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們此時也一定要趕回家團聚。而小年和大年相差幾天,一般過完這個節(jié)日,再過六、七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故被視為過年的開端。它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實際是中國古代世俗社會秩序的一種反映,表現(xiàn)普通人對皇帝及其基層官員的恐懼,以及對基層官員賄賂的風氣,所謂“瞞上不瞞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員賄賂好,皇帝不會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即使小有觸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懲罰,因此這兩個節(jié)日在寓意上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