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最新云南大學招生網(wǎng)和海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shù)據(jù),海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560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7973名左右,才可以考上云南大學,不過每年云南大學在海南招生人數(shù)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shù)也不會相同。
一、海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大學
1、海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云南大學的綜合(化)最低分需要64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143名;
2、海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云南大學的綜合(物 或 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63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295名;
3、海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云南大學的綜合(史 或 地 或 政)最低分需要66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69名;
4、海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云南大學(8)的綜合(地 或 物 或 化)最低分需要63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042名;
5、海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云南大學(G)的綜合(史)最低分需要64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204名;
6、海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云南大學(D)的綜合(史 或 地 或 生)最低分需要65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61名;
7、海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云南大學(E)的綜合(政)最低分需要65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36名;
8、海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云南大學(B)的綜合(物 和 生)最低分需要66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37名;
二、云南大學在海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云南大學在海南的最低錄取分數(shù)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560 | 17973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地 或 生 | 本科 | 601 | 10299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地 或 物 或 化 | 本科 | 639 | 5454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化 | 本科 | 642 | 5143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政 | 本科 | 644 | 4965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645 | 4859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662 | 3507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地 或 政 | 本科 | 673 | 2774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史 | 本科 | 675 | 2662 | 省政府 |
2、2021年云南大學在海南的最低錄取分數(shù)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637 | 5295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化 | 本科 | 640 | 4994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地 或 物 或 化 | 本科 | 642 | 4817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政 | 本科 | 648 | 4302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650 | 4141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地 或 生 | 本科 | 659 | 3467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地 或 政 | 本科 | 665 | 3069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史 | 本科 | 668 | 2895 | 省政府 |
3、2020年云南大學在海南的最低錄取分數(shù)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地 或 物 或 化 | 本科 | 637 | 5042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化 | 本科 | 638 | 4967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643 | 4531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史 | 本科 | 647 | 4204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化 和 生 | 本科 | 650 | 3967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地 或 生 | 本科 | 653 | 3761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地 或 政 | 本科 | 653 | 3761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政 | 本科 | 656 | 3536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和 生 | 本科 | 662 | 3137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地 或 物 | 本科 | 664 | 3008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的專業(yè)代碼查詢途徑
第一種途徑登錄各省官方教育考試院網(wǎng)址:
有關教育部門的官網(wǎng)也會有高考填志愿專業(yè)代碼的有信息,在網(wǎng)上查詢也是挺方便的,不論是電腦還是手機只要上網(wǎng)都可以查到高考填志愿專業(yè)代碼的情況。
第二種途徑參考學校招生資料查詢專業(yè)代碼:
在高考結束獲得成績后最重要的就是填報志愿了,需要填的就是高考填志愿專業(yè)代碼,但是高考填志愿專業(yè)代碼從哪里來呢?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學校會給每位考生發(fā)放一本帶有全國各個大學名稱以及代碼的書,可以在這本書中看到所有的專業(yè)代碼。所以,對于高考填志愿專業(yè)代碼考生們一定要認仔細的對照。
第三種途徑參考學校訂購發(fā)放的《報考指南》或《招生計劃》:
高考生一定會收到許多大學的招生簡章,每個學校里的招生簡章里就會有所有專業(yè)的代碼。因為想要獲得高考填志愿專業(yè)代碼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大學的招生簡章里來看到。這樣看來,可以先報自己喜愛的專業(yè),然后再找到對應的專業(yè)代碼進行填寫,這樣的話也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
偏遠地區(qū)的公辦二本大學有哪些
偏遠地區(qū)的公辦二本大學有齊齊哈爾大學,佳木斯大學,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呼倫貝爾學院、河套學院、赤峰學院、畢節(jié)學院、遵義師范學院、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六盤水師范學院、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安順學院;
昭通學院、隴東學院、河西學院、青海民族大學、寧夏師范學院、寧夏理工學院、伊犁師范學院、喀什師范學院、右江民族醫(yī)學院、百色學院、欽州學院;
貴陽學院、凱里學院、銅仁學院、玉溪師范學院、楚雄師范學院、曲靖師范學院、普洱學院、紅河學院、大理學院、昆明學院、保山學院、文山學院等。這些地區(qū)的院校錄取分數(shù)線相當要低一些,相比之下還是不錯的。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嘗試填報。
三、云南大學學校介紹
"云南大學始建于1922年,1923年正式開學,時為私立東陸大學,1934年更名為省立云南大學,1938年改為國立云南大學,是我國西部邊疆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大學之一。1937年,著名數(shù)學家、教育家熊慶來出任校長,一大批著名學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學校較高的發(fā)展基礎和深厚的學術底蘊,開創(chuàng)了云大辦學歷史上的第一個輝煌時期。20世紀40年代,云南大學已發(fā)展成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農(nóng)、醫(yī)等學科在內(nèi),規(guī)模較大,在國際上有影響的中國著名大學之一。1946年,《不列顛百科全書》將云南大學列為中國15所在世界最具影響的大學之一。 五十年代院系調(diào)整,部屬云南大學一些重要而有特色的系科,如航空、土木、法律、鐵道等劃出并入當時的北京航空學院、四川大學、西南政法學院、長沙鐵道學院等高校;工、醫(yī)、農(nóng)等先后獨立建校,并逐步發(fā)展為今天的昆明理工大學、昆明醫(yī)科大學、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西南林業(yè)大學等高校。1958年,云南大學由中央高教部劃歸云南省管理。1978年,云南大學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大學之一。 改革開放后,云南大學獲得了長足的進步。1996年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1年列入西部大開發(fā)重點建設院校,2004年成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點共建高校,2006年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共19項二級指標全部評定為A,被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優(yōu)秀學校,2012年成為國家“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實施院校,2017年成為國家首批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之一,2018年躋身中西部14所“以部為主、部省合建”高校行列,2022年,繼續(xù)入選第二輪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云南大學下設27個學院、10個研究機構,1個附屬醫(yī)院,設有研究生院。云南大學現(xiàn)有教職員工3000余人(不包括附屬醫(yī)院),其中專業(yè)技術崗位2700余人,具有高級職稱人員近1300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近1500人。學校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7000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近12000人,博士研究生1500余人,學歷教育國際學生近1500人。學校占地面積4367畝,有呈貢校區(qū)和東陸校區(qū),公用校舍建筑面積133余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chǎn)總值15億余元,圖書館藏書400萬余冊。學校是中國教育科研計算機網(wǎng)絡(CERNET)云南主節(jié)點單位。 學校有本科專業(yè)82個,其中有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yè)47個。有12個國家特色專業(yè),6個專業(yè)“菁英班”,10個專業(yè)“卓越班”,1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有2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1個專業(yè)博士學位授權,4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26個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類學科2個(民族學為A+,生態(tài)學為A-),B類學科14個,形成了以民族學、生態(tài)學、生物學、特色資源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以及邊疆問題和東南亞、南亞國際問題研究為優(yōu)勢特色,學科較為齊全,人才密集的學科專業(yè)體系。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zhàn)略,高層次人才持續(xù)增長。現(xiàn)有院士12人(含雙聘),長江、杰青、千人、優(yōu)青等國家高層次人才70余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首席科學家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6人,中科院“*”入選者1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學科評議組成員4人,全國模范教師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計劃”、“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計劃”和“高等學校骨干教師資助計劃”入選者14人,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6人,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chuàng)新團隊1個,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1個。 學校大力實施“學術興校”戰(zhàn)略,科學研究成績顯著。學校先后主持國家“973計劃”“863計劃”項目6項,國家水專項重大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3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專項7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5項,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5項,“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惠特克杰出生態(tài)學家獎、國際青年古生物學家“Hodson Award”獎等多項大獎。榮獲云南省科學技術獎杰出貢獻獎3項、特等獎3項。20余篇論文發(fā)表于《Nature》《Science》和《中國社會科學》。學校主辦有《思想戰(zhàn)線》《云南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思想戰(zhàn)線》是首批入選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設的11種期刊之一。 學校有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國際聯(lián)合研究中心,1個國家技術轉(zhuǎn)移中心,2個國家級眾創(chuàng)空間,1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1個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部共建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1個教育部國際聯(lián)合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察站,2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Linux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1個教育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1個教育部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zhì)教育基地,1個國家科學決策咨詢研究中心。有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yǎng)基地,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項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項目,1個國家級應用型、復合型卓越法律職業(yè)人才教育培養(yǎng)基地,4個國家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以及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擁有實驗動物中心、先進計算中心、電鏡中心、1.6米多通道測光巡天望遠鏡等一大批一流的重要科研設施平臺。學校為教育部首批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學校發(fā)揮毗鄰南亞東南亞的區(qū)位優(yōu)勢,主動融入服務“一帶一路”和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構建多方位、多領域、多層次的國際合作交流格局。學校與國際上100多所高校和機構開展合作交流,其中與劍橋大學、歐洲南方天文臺、耶魯大學等29所一流大學和國際學術組織合作開展科研,與東京大學、溫莎大學等33所國外高水平大學開展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建有覆蓋東南亞、南亞、西亞、非洲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較為完備的區(qū)域國別研究體系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關數(shù)據(jù)庫,有8個教育部備案區(qū)域國別研究中心。作為永久秘書長單位發(fā)起成立涵蓋16個南亞東南亞國家120余所高校的“南亞東南亞大學聯(lián)盟”。學校是教育部首批“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項目”實施院校。留學生生源國數(shù)量達70個,基本實現(xiàn)南亞東南亞國家全覆蓋,是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重要的留學生培養(yǎng)基地。 學校積極主動服務國家和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合作承擔了《*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緬甸、老撾等五國語言的翻譯、出版、推廣工作;“中緬油氣管道與中國能源安全”“南方絲綢之路經(jīng)濟大走廊”等成果上升為國家重大決策,“陽宗海砷污染治理”“跨境生態(tài)安全和國際河流研究”“高原湖泊治理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國周邊外交研究”“政治學與邊疆民族問題研究”“古生物和生命起源研究”“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育與利用研究”“致密天體與高能現(xiàn)象”“銀河系與近鄰宇宙”“根結線蟲生物防治技術”“多年生稻技術”等科研方向和成果直接服務于解決重大現(xiàn)實問題,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效益,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為國家戰(zhàn)略和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 新的歷史時期,學校將以****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秉承“會澤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以一流黨建為引領,以一流大學建設為中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高質(zhì)量發(fā)展為主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全面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加快建設立足祖國西南邊疆、面向南亞東南亞的綜合性、國際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學,走出一條邊疆民族地區(q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特色發(fā)展之路,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云大力量。 (相關數(shù)據(jù)截至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