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構思:
一、開頭寫什么時候,地點,懷著怎樣的心情和誰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還可以由昨天的抗戰(zhàn)70周年閱兵引入。)
二、點出這次第一課的主題,概括一共幾節(jié)課,寫寫總的感受。(總寫)
三、選擇自己最喜歡最欣賞的一個場面(故事,人物,活動)描述,邊說邊感。比如第一課的愛國的故事。也可以寫爸爸媽媽一起觀看時候的評論語言。
四、聯(lián)系自己生活實際來評論你上面三的場面。如愛國,你聯(lián)想到了每周一在學校的升旗儀式,寫寫國歌,寫寫我們的學校,寫寫我們的班級,寫寫升國旗你的想法。
五、文章的結尾。要畫龍點睛,別忘了揭示主題——英雄不朽。也就是說通過看閱兵,看開學第一課,你懂得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寫觀后感要注意的地方:
觀后感,就是看了《開學第一課》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電視節(jié)目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fā)而引起的思考與聯(lián)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fā)的決心和理想。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后的基礎上發(fā)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觀后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后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jié)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fā)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后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yōu),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著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后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最后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jié),但從觀后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么細致的描寫。
二、“感”是重點,不等于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后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啟發(fā)”等字樣,以后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比如此文可以從主題“英雄不朽”這個重點上來寫,寫你從節(jié)目中知道了哪些英雄,佩服哪些英雄,簡單謝謝讓你佩服的人物之故事,再在次基礎上發(fā)表你的看法——為什么佩服他們?心里怎么想的?聯(lián)系你指導的身邊的故事,身邊的人物,自己的一些和英雄想比較感覺慚愧的地方都可以。
三、要聯(lián)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感”就該聯(lián)系實際,深入發(fā)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