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夢中國第四集解說詞及觀后感:偉大轉折
【鄧小平同期聲】
中國只要不搞改革開放、發(fā)展經濟,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一條路都是死路。
【解說】這是鄧小平的聲音,他重新激發(fā)起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夢想的創(chuàng)造活力,引領著中國走上的正確道路。深圳蓮花山公園,鄧小平的青銅雕像以大步前行的姿態(tài)矗立在山頂廣場。這正是人們心中的鄧小平形象,既勇于探索,又實事求是。這座青銅雕像不僅寄托著中國人民對這位老人的敬仰和感激,更是紀念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的一次偉大轉折。
第四集 偉大轉折
【解說】 1976年10月“四人幫”反革命集團被粉碎,舉國歡慶之時,人們也開始思索中國的未來。
1977年7月30日晚,鄧小平出現(xiàn)在了北京國際足球友好邀請賽決賽的看臺上。八萬觀眾自發(fā)起立,長時間鼓掌,這是鄧小平再次復出后的一次輕松亮相。那一刻,中外媒體的鏡頭對準了鄧小平,也對準了歡騰的人群。日本共同社的消息說,歡呼的人們或許已經意識到,中國的命運將和這位容光煥發(fā)的老人緊緊連在一起。
1977年7月16日至21日,黨的十屆三中全會,恢復了鄧小平的黨政軍領導職務。然而,擺在鄧小平面前的卻是一個嚴峻的現(xiàn)實。
當時的世界正孕育著新的變化。在美國,新技術革命突飛猛進,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在亞洲,日本扶搖直上,躋身世界經濟強國之列;而靠吸引外國資金和技術實現(xiàn)了經濟騰飛的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韓國,成為亞洲新興的發(fā)達經濟體,被稱為“亞洲四小龍”。而此時,中國剛剛經歷了十年內亂,經濟發(fā)展水平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越拉越大,還有兩億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中國這條東方巨龍,正期待著一次轉折性的重新出發(fā)。
【解說】 1977年10月21日,鄧小平復出還不到三個月,幾百萬青年,或在下鄉(xiāng)地,或在廠礦,或在家中,都通過媒體得到了恢復高考的消息。以恢復高考為開端,一個國家的前途仿佛在一夜之間被重新點亮。那一年,五百七十萬青年走進了考場,盡管最終只有不到三十萬人得償所愿,但是它卻打開了一扇希望之門。那一年,數學家陳景潤成為全民皆知的人物,知識的價值重新得到尊重。
1978年3月18日,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在六千多人參加的開幕式上,鄧小平發(fā)表講話,他指出四個現(xiàn)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xiàn)代化,他莊重地為知識分子正名。
【鄧小平同期聲】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為服務的腦力勞動者是勞動人民的一部分,這對于發(fā)展我國科學事業(yè),有極其密切的關系。
【解說】毫無疑問,這個春天成了科學的春天、知識分子的春天。
【采訪】張樹軍 *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廣大的干部群眾都感覺到春天來了,希望我們的國家盡快地發(fā)展起來,大家歡欣鼓舞準備大干一場。但是“兩個凡是”的思潮給大家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亂,歡喜之余又出現(xiàn)了一種迷茫,嚴重地影響了這種撥亂反正的進程。當時也有一些人主張走西方國家的道路,所以在當時的中國,有一個向何處去的問題。
【解說】社會之變,思想先行。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fā)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沖破了“兩個凡是”錯誤思想的禁錮,在全國引發(fā)關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成為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思想先聲。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重要講話,為此他寫下了四百字的提綱。這三張十六開的白紙,深刻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
【鄧小平同期聲】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如果現(xiàn)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xiàn)代化事業(yè)和就會被葬送。
【解說】這個講話,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它實際上成為隨后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十一屆三中全會否定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zhàn)略決策,實現(xiàn)了新中國建立以來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它是順應時代,更是符合中國人民心愿的。
【解說】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開始從組織路線上系統(tǒng)清理重大歷史是非,全會結束后的第二天,*在北京為彭德懷、陶鑄舉行追悼大會,為他們恢復名譽。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為劉少奇平反昭雪。平反冤假錯案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撫平了很多人的心靈創(chuàng)傷,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為營造了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解說】就在三中全會召開的那個冬天,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十八位農民,簽訂了一份瞞上不瞞下的包干保證書,開始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這絕不是歷史的巧合,它毋庸置疑地證明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戰(zhàn)略決策完全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還是在中央工作會議期間,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習仲勛建議中央,利用廣東毗鄰港澳的有利條件,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以加快對外開放和經濟建設。會后,鄧小平對習仲勛說,改革需要一個突破口,一塊試驗場,就叫特區(qū)。陜甘寧開始就叫特區(qū)嘛。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解說】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的歷史新時期。神州大地,猶如萬物復蘇般生機勃發(fā)。
撥亂反正全面展開,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有序進行,民主法制建設逐步走上正軌,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和領導體制得到健全,國家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改革開放后的中國,追求和平與發(fā)展的全新姿態(tài)吸引了全世界重新審視的目光。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1979 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鄧小平跨越太平洋的行程,為兩國關系奠定了新的合作基礎。
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qū)的成立,打開了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
一個全新、自信、渴望學習和交流的中國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
【解說】 1982年9月1日至11日,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鄧小平在開幕詞中,正式提出了“建設有*的”的新命題。
【鄧小平同期聲】
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的,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解說】繼毛澤東思想后,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xiàn)了第二次飛躍,結出了新的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鄧小平創(chuàng)立的建設有的理論,為中國開辟了一條新路,開啟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發(fā)展奇跡。
1984年,深圳,工農業(yè)總產值四年里增長了十倍,一個現(xiàn)代化城市已初見輪廓。但舊有的思維框架,仍殘存在一些人的頭腦。贊嘆和質疑,同時圍繞在經濟特區(qū)的周圍。面對種種議論,鄧小平決定到南方視察。1984年1月24日到26日,他在深圳考察了兩天。對于深圳的發(fā)展他沒有當場評價,便乘船來到珠海?疾旌,他寫下了“珠海特區(qū)好”的題詞。而身處輿論漩渦的深圳,惴惴不安的等待著他的態(tài)度。三天后,鄧小平提筆寫下“深圳的發(fā)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qū)的政策是正確的”這句話,讓深圳和所有關注中國改革開放的人深受鼓舞。2月9日,他又在考察廈門時寫下了“把經濟特區(qū)辦得更快些更好些”。
【解說】迷霧驅散,前路坦然。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我國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思想的解放帶來了實踐的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閘門逐步打開,一個個圍繞著市場而生、充滿活力的經濟細胞誕生了。繼四個經濟特區(qū)后,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開放。第一家破產企業(yè)出現(xiàn)了,承包、租賃、股份制等改革,讓企業(yè)的活力不斷增強。在推動國家現(xiàn)代化的路途上,中國人展露出步步為營的穩(wěn)健,也在關鍵時刻表現(xiàn)出非凡的膽略和勇氣。
【解說】這是一張讓世界驚嘆的照片。1985年6月4日,北京京西賓館內,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正在召開。中央*鄧小平在講話中,鄭重地伸出了一根手指,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裁軍一百萬,走*精兵之路。人民解放軍進行戰(zhàn)略性結構調整,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邁出堅實的步伐。
【解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新技術革命浪潮沖擊全球。美國和歐洲以及日本等一些發(fā)達國家,把科技戰(zhàn)略計劃瞄準了二十一世紀。
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和陳芳允四位科學家提出了“關于跟蹤研究外國戰(zhàn)略性高技術發(fā)展的建議”。對此鄧小平批示,“此事宜速作決斷,不可拖延”。這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決策,國家隨后決定實施發(fā)展高新技術的“八六三”計劃,讓中國的高技術研究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中國緊緊跟上了世界發(fā)展潮流,這個國家正在變得越來越強大,也越來越大度和可親。
【解說】改革開放也為中國逐步解決歷史遺留的港澳回歸和海峽兩岸統(tǒng)一問題創(chuàng)造了條件。
1982年9月22日,一架英國飛機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艙門打開,一位女性走下舷梯,她就是當時以其強硬、干練的領導風格被稱為政壇“鐵娘子”的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她曾在回憶錄中記錄了她這次訪華的目的:“我們想要的,是在1997年后英國人能夠繼續(xù)治理香港!睘榇,英國人經過了整整三年的準備。
這是一場被稱作硬碰硬的談話,中方在一些重大原則問題上堅持立場,毫不讓步。
【鄧小平同期聲】
我跟她說的,主權問題是不能夠談判的。是說1997年收回(香港)的問題不能談判。
【解說】鄧小平說,“不遲于一、兩年的時間,中國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這個決策”。“如果在十五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fā)生嚴重的波動,怎么辦?那時,中國政府將迫不得己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
1984年12月19日,歷時兩年二十二輪的中英談判,終于結出果實。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世界歷史上前無古人的制度創(chuàng)舉。不僅使香港問題、澳門問題順利得到解決,也為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經驗。這兩支中英簽署關于香港問題聯(lián)合聲明時使用的國產英雄金筆,記下了一個民族的智慧與自信。
【解說】臺灣海峽兩岸同胞都是中華民族的子孫,實現(xiàn)兩岸統(tǒng)一,符合所有中國人的利益。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呼吁海峽兩岸和平統(tǒng)一,標志著祖國大陸對臺灣政策的重大發(fā)展,揭開了兩岸關系發(fā)展新的歷史篇章。
1987年11月,臺灣當局在民眾的強烈要求下開放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探親”“尋根”,成為流行于兩岸之間最熱門的詞匯。長達三十八年的兩岸隔絕狀態(tài)終于被打破了,兩岸關系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轉變。
【解說】國家的快速發(fā)展,讓人感覺每天都是新的。1978年到1987年持續(xù)突進的改革,給中國帶來了顯著成就。短短十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了一番。
這十年里,留下了多少澎湃著青春激情的瞬間,成為歷史永恒的記憶。
1979年,清華大學學生發(fā)出報國之聲: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
1981年,北京大學學生喊出時代強音: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1984年國慶三十五周年時,大學生們在游行隊伍里,樸素地問候:小平,您好!
【解說】 1987年,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比較系統(tǒng)地闡述了關于的理論,完整概括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黨在的基本路線!叭阶摺睉(zhàn)略也得以確立,即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實現(xiàn)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溫飽問題;到二十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到二十一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然后,在這個基礎上繼續(xù)前進。
【采訪】李偉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
這一戰(zhàn)略的提出,實際上是中華民族的復興歷史使命的正確選擇。它是對以毛澤東同志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關于現(xiàn)代化建設思想的深化,是鄧小平同志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集體智慧的結晶。在人類的發(fā)展史上,實際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提出過跨越兩個世紀、歷時七十年的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這也正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體制優(yōu)勢的充分表現(xiàn)。
【解說】中國推動國家現(xiàn)代化的魄力,迸發(fā)出耀眼的活力。但是改革也不可避免地與舊體制之間發(fā)生著尖銳碰撞,破除舊體制的過程中產生的矛盾,逐漸積累并觸及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內外發(fā)生嚴重政治風波,蘇東劇變,遇到嚴重挫折。面對嚴峻的形勢,中國共產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經受住了嚴峻考驗。
人們的關注焦點指向了未來。還行不行?改革向何處去?如何繼續(xù)推進?一個個疑問縈繞在很多人的心頭。在此緊要關頭,1992年1月,鄧小平的專列再次駛出北京。已經八十八歲高齡的鄧小平又來到了中國的南方。一個多月的時間里,他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發(fā)表了多次談話,對于什么是、怎樣建設給出了回答。他說,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韭肪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
對于如何看待改革中出現(xiàn)的新事物和新問題,鄧小平提出不要搞爭論。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干,一爭論就復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么也干不成,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鄧小平同期聲】
資本主義發(fā)展了好多年了,幾百年了。我們才多長的時間。我們尤其是耽誤幾十年了,不耽誤這幾十年我們現(xiàn)在的面貌就完全不同了,再耽誤不得了。
【解說】“再耽誤不得了!”鄧小平說得斬釘截鐵。
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在改革開放的重要關口以他特有的改革精神為中國指明了道路,將這個國家再次引入了歷史的思而學道。
鄧小平南方談話,是在國際國內面臨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深刻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
【解說】以鄧小平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歷史經驗,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本質,確立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科學回答了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chuàn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