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諫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shù),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譯文:
魏王準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么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艺f:‘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艺f:‘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于趕車。’我最后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yè),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么距離大王的事業(yè)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南轅北轍的注釋
1.方北面而持其駕 駕:車 持:駕馭;趕
2.我欲之楚 之:到......去 楚:楚國,在魏國的南面。
3.吾御者善 善:技術(shù)好,善于
4.中道而反 中道:半路 反:通“返”,返回
5.頭塵不去 去:彈下身上的塵土
6.此數(shù)者愈善 數(shù):幾個,幾樣
7.曰:“吾用多 用:資財
8.大行:大路
9.奚為:為什么
10.衣焦:衣裳皺縮不平
11.申:通“伸”,伸展
12方北面:正朝北方
13.恃王國之大 恃:依靠,憑借。
14.猶至楚而北行 猶:猶如。
15.舉欲信于天下 信:取得信任。
16.“此數(shù)者愈善”中的“此”:指示代詞“這”,“數(shù)”,幾;“者\",代詞,事
啟示:
想到達南方,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文言文南轅北轍度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一則寓言故事?《南轅北轍》。
這則寓言故事主要寫了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雇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shù)精湛的車夫,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讓駕車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去。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首先要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南轅北轍"的事情。環(huán)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今社會,向人們呼吁保護環(huán)境的人有無數(shù),可是,人們卻充耳不聞。連倡導人們保護環(huán)境的人,自己都沒有做到,那么,其他人就更不會做到了。相信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的空氣有多么的清新,環(huán)境有多么的美麗,多么的潔凈!而我們這兒呢?滿街都是飄飛的塑料袋,一次性的瓶瓶罐罐。我們大家都生存在這個環(huán)境中,就要使這兒變得最美麗,不讓它被污染。既然,人們都有環(huán)保的意識,只不過行動與想法是背道而馳的罷了。只要我們在生活中,都能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從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相信我們一定會擁有一個空氣清新,環(huán)境美麗的家園!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