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為馮敏昌、仇效忠、梁惠祖、梁炅、劉永福、馮子材、劉永福,具體名單見下文。
一、欽州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馮敏昌
馮敏昌(1747—1806年),曾為乾隆進士、翰林編修、戶部主事、刑部河南司主事,誥授奉政大夫。 字伯求,號魚山,廣東欽州(現(xiàn)為廣西欽州)大寺鎮(zhèn)馬崗村人。
仇效忠
仇效忠,字蓋之,號典堂,出生于乾隆癸卯年(1783年)十一月初九日亥時,終於咸豐甲寅年(1854年)八月初六日辰時,廣東省廉州府靈山縣西鄉(xiāng)司宋太練官堂村人,今屬廣西靈山縣太平鎮(zhèn)楓木村委會官堂村。祖籍地為廣東省肇慶府高要縣赤坎都王臣村,今屬佛山市高明區(qū)荷城街道王臣村,是仇氏遷靈始祖,明末中憲大夫,南寧府監(jiān)軍道,南寧府知府仇自奇第六世孫,世代書香。仇效忠為道光丙戌科(1826年)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先后任貴州省貴定縣知縣,湄潭縣知縣,升松桃直隸廳同知、仁懷直隸廳同知,特授興義府知府、石阡府知府,貴州省鄉(xiāng)試同考官、貴州省監(jiān)試道,誥授朝議大夫。仇效忠為官清廉,法令公正嚴明,政聲卓著,深受百姓擁戴,百姓寫橫額贊頌仇效忠為“仇青天”。退休后受聘在廣州西湖書院任教,長住越華書院掌管和任教。歷主廣東南海、西湖、豐湖、寶安等地書院開壇講席。
梁惠祖
梁惠祖(生卒年不詳),字吉泉,廣西靈山縣官屯練(今新圩鎮(zhèn)官屯村)人。約為清乾隆中葉至道光年間的人。自少聰明,強記憶,據(jù)傳說:嘗有一書匠肩挑書籍沿村售賣,夜歇其家,當夜,惠祖盡將書籍翻閱。次早,匠問欲購何書? 答日:吾盡讀矣!書匠奇之,問能背誦否?答日:然。匠信手取一書讓其背誦,惠祖朗朗而背誦之,書匠以為能。
梁炅
梁炅,生卒年月不詳,字寥圃,祖籍廣東曲江縣,隨父移居廣西靈山縣那隆練(今陸屋鎮(zhèn))申安村。
劉永福
劉永福(1837年10月10日—1917年1月9日),中國近代史上的軍事家、民族英雄。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又名義,字淵亭。劉永福幼時隨父母遷于廣西上思。少為傭工。咸豐七年(1857年)參加天地會起義。同治三年(1864年)率二百余人加入?yún)莵喼也,以七星黑旗為隊旗,稱黑旗軍。同治六年(1867年)入越南,進據(jù)保勝,擴充隊伍。同治十二年(1873年)應越南國王阮福時的邀請率黑旗軍抗法,擊斃法軍頭目安鄴,因功被越王封為興化保勝防御使。光緒九年(1883年)再次援越抗法,在河內城西擊斃法軍統(tǒng)帥李維業(yè),被封為三宣提督。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后,受清政府收編,以記名提督在中越邊境抗戰(zhàn),戰(zhàn)后被調回國,授廣東南澳鎮(zhèn)總兵。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zhàn)爭期間,劉永福奉命幫辦臺灣軍務,駐臺南。次年(1895年)在反割臺斗爭中,被推為全臺抗日首領,在彰化、嘉義等地抗擊日軍,九月因糧盡援絕,棄軍內渡廈門。后曾署廣東碣石鎮(zhèn)總兵。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曾應胡漢民之請任廣東民團總長,不久便辭職回籍。民國六年(1917年)1月9日,劉永福去世于欽州,享年80歲。劉永福因抗法援越和抗日保臺的功績受到中國人民的尊敬。**在2017年4月視察廣西期間,對劉永福給予高度評價,稱贊劉永福是令中國人“揚眉吐氣”的民族英雄。(概述圖來源)
馮子材
馮子材(1818年-1903年),字南干,號萃亭,廣東欽州(今屬廣西欽州)人,晚清時期抗法將領、民族英雄。馮子材于咸豐元年(1851年),投入清軍,隨向榮、張國梁鎮(zhèn)壓太平軍,累遷至總兵。同治元年(1862年),升廣西提督。光緒元年(1875年),調貴州提督。光緒七年(1881年)一月,回任廣西。次年退職。光緒十一年(1885年),法軍占領鎮(zhèn)南關后,被兩廣總督張之洞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率部在鎮(zhèn)南關前修筑長墻,重新部署戰(zhàn)備。二月,在關隘前擊敗法軍主力,并乘勝追擊,收復諒山。旋因清政府下令停戰(zhàn),被迫撤回境內,受命會辦廣西軍務。光緒十二年(1886年),授云南提督,以病未赴任。中日甲午戰(zhàn)爭期間,奉命率軍駐守鎮(zhèn)江,戰(zhàn)后仍回廣西。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調任貴州提督。次年,因病去職。馮子材依靠高超的指揮藝術和廣大愛國將士、民眾的支持,取得了鎮(zhèn)南關諒山大捷。粉碎了法軍陰謀,導致了法國茹費理內閣倒臺。在近代中外歷史上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有作品《軍牘集要》傳世。
二、欽州歷史沿革
秦,今市境屬象郡地,郡治所在臨塵縣(今廣西崇左)。漢初(前206—前111年),屬南越國地。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屬合浦縣地,縣城在今市境浦北縣泉水鎮(zhèn)舊州古城頭。隸屬交州合浦郡,郡治所初在徐聞縣(今屬雷州市地),東漢建武十九年(43年),遷來合浦縣,與縣治所同在縣城里。三國時屬吳國,縣名不變。孫權黃武七年(228年),改合浦郡為珠官郡;孫亮時(252—258年),復名合浦郡,郡、縣治所仍在合浦縣城內。晉,沿襲吳制,郡、縣名稱與治所駐地不變。南北朝宋元嘉年間(424—453年)析合浦縣地置廣州臨漳郡(今浦北縣屬其地)和交州宋壽郡,宋壽郡下轄宋壽、宋廣2個縣。宋壽縣治在今欽北區(qū)平吉鎮(zhèn)古城角村;宋廣縣治在靈山縣陸屋鎮(zhèn)。今市轄區(qū)和靈山縣分屬宋壽、宋廣縣地。其后至唐末,今市境大體分屬3個州(郡)。其中:①越州。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析交州合浦郡、宋壽郡和廣州臨漳郡等地置,治所在臨漳郡漳平縣城(今浦北縣境)。梁天監(jiān)元年(502年),廢臨漳郡及漳平縣入合浦縣,越州治所遷去合浦縣城(今址同上)。隋,依次改稱祿州、合州、合浦郡。至唐時,依次改稱越州(其中短期增置姜州)、廉州、合浦郡、廉州,州(郡)治所均在合浦縣城(今址同上)。今浦北縣境屬其地小部分。②安州。齊建元二年(480年)宋壽郡復隸交州。南北朝梁中大通四年(532年)析宋壽縣西部置安京縣,屬安京郡(同年置,治所在安京縣);又以宋廣縣地置宋廣郡(郡、縣治同城)。同年,以宋壽、宋廣、安京3郡置安州,治所在宋壽縣城東南(今欽南區(qū)久隆鎮(zhèn)境內)。隋開皇十七年(597年),宋廣縣改名新化縣,次年又改為內亭縣(至開皇二十年,先后析置南賓縣、遵化縣)。開皇十八年(598年),因州有同名,故此執(zhí)政當局奏改安州為欽州,這是欽州得名之始。同年,宋壽縣也改名為欽江縣。大業(yè)三年(607年),欽州改為寧越郡,至唐時,依次改稱欽州(其中短期增置南亭州)、寧越郡、欽州。唐貞觀十年(636年),州治所遷去靈山縣南賓砦(今靈山縣舊州鎮(zhèn))。貞元十年(794年),南賓縣改名為靈山縣。今欽南、欽北兩區(qū)與靈山縣境屬欽州地。③黃州。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析宋壽縣西南沿海地置,治所在安平縣城(今防城港市境)。隋,改稱玉州,后并入寧越郡。唐復置,依次稱玉山州[貞觀二年(628年)至上元元年(674年)并入欽州]陸州、玉山郡、陸州。唐總章元年(668年),以舊玉山縣地置烏雷縣(今欽南區(qū)境內)。上元二年(675年)在烏雷縣設立玉山州,同年改為陸州,轄烏雷、玉山(同年置,后改稱華清縣)、安海(后改稱寧?h)3個縣。大歷三年(768年),廢烏雷、華清2縣入寧?h,把州治所遷去寧?h城(今防城港市境內)。今欽南區(qū)沿海鄉(xiāng)鎮(zhèn)、欽州港經濟開發(fā)區(qū)、三娘灣旅游管理區(qū)屬其地小部分。五代,今市境屬南漢。除分廉州增置常樂州和廢陸州外,其余沿襲唐制不變。宋至清末,今市境大體分屬2個州(府):①廉州。宋開寶五年(972年),廢常樂州,其屬縣并入石康縣,與合浦縣同隸屬廉州。同年,州治所遷去石康縣城(今北海市合浦縣境內)。其后至清末依次改為太平軍、廉州合浦郡、廉州路、廉州府、廉州、廉州府。今浦北縣境屬其地小部分。②欽州。宋開寶五年(972年),把寧?h并入安京縣,把欽江、內亭、遵化3縣并入靈山縣,安京、靈山2縣同隸屬欽州。宋天圣元年(1023年),州治所遷來安遠縣(以安京改名)城南(今欽州城區(qū))。其后至明朝依次改為欽州路、欽州府、欽州、欽縣(其時欽縣與靈山縣同隸屬廉州)、欽州(復轄靈山縣,欽州隸屬廉州府)。清初,欽州改為散州建制,靈山縣直隸廉州府。光緒十四年(1888年),欽州升為直隸州,同時增置防城縣,隸屬欽州直隸州;又從靈山縣劃4個練來屬欽州。今欽南區(qū)、欽北區(qū)、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和三娘灣旅游管理區(qū)境屬其地大部分。民國,今市境大體分為欽縣、靈山、合浦(部分)3縣,依次隸屬廣東省的欽廉軍政府、欽廉綏靖處、欽廉道(以上治所駐地均在今欽州城區(qū))、南區(qū)綏靖處(駐今茂名市)、第八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在今合浦縣廉州鎮(zhèn))。1950—1965年,今市境大體仍分為欽縣(其中短期分設欽北僮族自治區(qū)縣,1963年9月14日國務院批準欽縣改設欽州僮族自治區(qū)縣,1964年2月25日正式成立,1965年8月1日又改為欽州縣)、靈山縣、合浦縣(部分,即今浦北縣)3個縣,依次隸屬廣東南路專區(qū)(治所在湛江市)、廣東欽廉專區(qū)(先駐北海市后駐欽州鎮(zhèn))、廣西欽州專區(qū)(治所在欽州鎮(zhèn)和廉州鎮(zhèn))、廣東合浦專區(qū)(治所在廉州鎮(zhèn))、廣東湛江專區(qū)(治所在湛江市)。1965—1994年,今市境分為欽州(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批準欽州縣改設欽州市,1984年3月1日正式成立)、靈山、浦北3個縣,依次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欽州專區(qū)、欽州地區(qū),專區(qū)、地區(qū)治所駐地均在欽州鎮(zhèn)。1994年6月28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欽州地區(qū),設置欽州市(地級),同年10月28日掛牌。同時,把縣級欽州市分為欽南、欽北2區(qū),與靈山、浦北2縣同隸屬欽州市,政府駐欽州鎮(zhèn)。1996年6月14日成立欽州港經濟開發(fā)區(qū)。1997年1月,欽州鎮(zhèn)從欽南區(qū)析出,以其境和沙埠鎮(zhèn)的東南、小江、五里橋、山塘、沙坡、北營、西北、高嶺8個行政村和尖山鎮(zhèn)尖山村委的環(huán)頭村組成欽城管理區(qū),欽城管理區(qū)轄文峰、向陽、南珠、水東4個街道辦事處。2003年9月撤銷欽城管理區(qū),并入欽南區(qū)。2006年7月,分欽南區(qū)犀牛腳鎮(zhèn)三娘灣村委會等地設立三娘灣旅游管理區(qū),直隸于欽州市。2010年11月,國務院批準欽州港經濟開發(fā)區(qū)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欽南區(qū)、欽北區(qū)、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三娘灣旅游管理區(qū)、靈山縣、浦北縣等均為欽州市轄域。
三、欽州簡介
欽州,古稱安州,嶺南廣府文化重要的興盛地、傳承地之一,也是坭興陶的發(fā)源地,素有“嶺南古郡、千年陶都、英雄故里、海豚家園、魅力之城”等美譽,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港口,西部陸海新通道樞紐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